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新時代新征程上,思政課建設面臨新形勢新任務,必須有新氣象新作為?!痹诩訌姾透倪M思政課建設進程中,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思政課建設要從新質生產力“三高”特征借力,打開“三新”格局,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行穩致遠。
借力新質生產力的“高科技”,從“新”發力,探索思政課建設“新路徑”。實現思政課建設新氣象新作為,就必須打開新場景新思路。鮮活多元的“社會大課堂”既是青少年的興趣所在,也是“大思政課”的“小落腳點”,而新質生產力在新載體、新場館、新講臺的應用將會迸發出“新能量”。例如百度大腦和新華社客戶端聯合打造的《一葉紅船見百年》AR互動,給人帶來身臨其境的“云游南湖紅船”體驗;博樂信息運用“元宇宙”技術推出數字空間“紅船殿堂”,讓當代青少年在數字交互體驗中感受革命精神的薪火相傳;河南省實驗學校鑫苑外國語小學與河南省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的《思政新視界》欄目,運用廣電領域的先進技術讓孩子們在沉浸式體驗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諸如此類思政課建設“新路徑”,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力量根基,在“守正”的基礎上“創新”,不斷增加思政課的鮮活性、提高思政課的吸引力。
借力新質生產力的“高效能”,用“新”提質,取得思政課建設“新成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和支撐力?!蓖苿铀颊n建設提質增效,要求我們把握當下時期,抓住創新機遇,讓科技賦能思政課建設走深走實。一方面體現在思政課建設的公平性上,傳統的思政課受到地理環境、貧富差距、社會階層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存在著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但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運用,思政課向著信息化、現代化發展,越來越多的網絡教學平臺、思政課節目、短視頻等形式出現在學生的視野,打造出了“沒有圍墻”的思政課。另一方面體現在思政課建設的個性化上,隨著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速發展,思政課建設體現出來更多“智慧”,通過對學生發展數據的采集整理、融合分析,根據學生的興趣、性格、能力等制定出個性化的思政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借力新質生產力的“高質量”, 于“新”促學,打造思政課建設“新模式”。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是黨的思想建設的根本任務。思政課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所在,最主要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新質生產力“高質量”特征要求思政課要改變傳統“老師說學生聽”的單向灌輸,打造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創新發展“新模式”。譬如“翻轉課堂”“先學后教”教學模式,課內師生面對面學習交流,課外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自主學習;譬如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教學模式,通過結合傳統學習與網絡學習的優勢,豐富學生學習體驗,提高思政課質量。新質生產力理論為思政課建設向著時代性、實踐性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
新時代思政課建設應借力新質生產力“三高”特征,打開“三新”格局,努力培養更多讓黨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